机用铰刀是一种精密孔加工工具,其几何角度设计直接影响加工效率、精度以及表面质量。以下是机用铰刀的主要几何角度及其特点:
1. **顶角(Point Angle)** - 通常为2φ(φ为半顶角)。常见的顶角有90°、118°等,具体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工艺要求。 - 较小的顶角有助于提高切削稳定性,尤其在加工硬材料时更为重要。 2. **前角(Rake Angle)** - 前角γ一般为5°-30°,影响切屑排出方向和刃口强度。较大的前角可减少切削力,但会降低刀具耐用度。 - 根据材料特性,前角会进行适当调整:软材料使用较大前角,硬材料则使用较小的。 3. **后角(Relief Angle)** - 后角α一般为5°-15°。较大的后角能减少与孔壁的摩擦,提高表面质量,但也会降低刃口强度。 - 通常与加工精度要求相关:高精度铰刀会采用较大的后角。 4. **螺旋角(Helix Angle)** - 螺旋角ω一般为15°-30°。较大的螺旋角有助于改善排屑,尤其在深孔加工中更为重要。 - 同时,螺旋角也影响进给量:较大螺旋角适合大进给量。这些几何角度的合理组合是机用铰刀高效、精确加工的关键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材料特性、精度要求及加工条件进行优化选择。